分享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單元說
分享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單元說明
污水處理主要單元說明
格柵井
由于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漂浮物,為保證污水提升泵的正常運行,不讓其堵塞,污水在進入后續處理工藝中先設置2套格柵,用以攔截污水中的大塊漂浮物,有效減輕處理負荷,為系統的長期正常運行提供保證,柵渣可定期清理,清理后的渣可隨垃圾處理。
調節池(砼)
調節池的作用是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使污水能夠比較均勻地進入后續處理單元,同時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并減小后續處理單元的設計規模。
調節池池底設有曝氣管,通入空氣,既能防止污泥沉積,又能起到均化水質和預曝氣作用。調節池設提升泵二臺(一用一備)我公司提供土建圖紙
缺氧池
調節池的污水經提升泵泵入一缺氧池段。由于生活污水中有機氮含量高,在進行生物降解時會以氨氮的形式出現,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標會升高,而氨氮也是一個污染控制指標,因此在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前加缺氧池,反硝化細菌利用提升污水中的碳源,將回流污泥帶入的硝酸鹽通過生物反硝化作用,使進水中NO2-、NO3-還原成N2達到脫氮作用,在去除有機物的同時降解氨氮值。缺氧池中設置大量組合式填料,具有極大表面積,可以附著生長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在較高的有機負荷下,通過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以及吸附絮凝等作用,高效率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通過回流硝化液,缺氧池中污水發生反硝化反應,含氮污染物轉化成氮氣,有效降低氮污染。
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
缺氧生池的污水自流進入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
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大量曝氣,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COD、BOD5有機質,并吸除磷。
本工藝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作為去除有機物的主體工藝,接觸氧化生物膜法處理生活污水與傳統的工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A、有機負荷高,單位體積去除有機物的能量是生化法中最高的,它的容積負荷可高達2-3KgBOD/m3.d,是常規活性污泥法的5倍,是SBR法、氧化溝法的3倍,因此,占地面積是生化法中最少的。
B、不易產生污泥膨脹。
C、耐沖擊性能好,接觸氧化的微生物細菌生長在填料上,當受到高負荷沖擊后,一般只有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受損害,內部的生物細菌能很快得到恢復。
D、管理方便,由于以上優點,使得接觸氧化法能實行簡單的無人控制而不影響水質,可以減少操作人員,降低運行成本。
E、用電省,接觸氧化法由于內部裝設了填料,填料對空氣具有二次切割作用,因此空氣中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能有效降低動力消耗。
由于具有以上優點,作為目前生活污水處理最流行的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本次設計接觸氧化池池型為長方形,共分三級,首池為高負荷氧化池,終端池屬于低負荷氧化池,以確保能充分降解各種形態的主要是可溶性的有機污染物及去除氨氮。從水流方向總體屬于推流式,但從單池水流狀態又屬于完全混合式,從曝氣方式屬于延時曝氣、因此具有三者的優點,而又摒棄了三者的缺點。
填料采用國際先進的生物組合填料, 水流條件十分優越,具有硬性、軟性、半軟性的優點。該填料與硬性蜂窩填料相比,生物附著性強且不易不堵塞;與軟性填料相比,材質壽命長,不粘連結團。
F通過附著在填料上的大量好氧微生物,進一步氧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變成成對環境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水中的氨氮及有機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鹽(硝化反應),與缺氧池中的反硝化形成硝化--反硝化系統,避免了污泥在沉淀池產生大量浮渣。接觸氧化池池底設有微孔曝氣管用于充氧,池末段設硝化液回流泵一臺。
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污水自流進入沉淀池。
沉淀池是為去除經氧化后水中脫落的微生物尸體而設置的,終沉池設計表面負荷為:1.0-2.0m3/m2.h,上升流速0.28mm/S。終沉池設計采用中間進水,中心桶底部設置擋水錐,盡量減少對下沉懸浮物及池底污泥的干擾;上部集水設置可調節液位的齒形集水槽,以充分保證集水均勻;沉淀池集泥斗傾角為150度以上,保證污泥順利沉入池底。通過一系列的周詳設計,極大地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及處理效率。并使沉淀池抗沖擊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強。污水從接觸氧化池中進入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清液流入消毒清水池。沉淀池設二座,并聯運行,池底設泥斗,污泥經泥斗沉淀濃縮后用氣提法輸送至污泥消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