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社區500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醫院社區500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你是想了解關于 500 方規模的醫院社區一體化污水處理項目的相關信息吧,以下為你詳細介紹一下我們的一個運行項目: 下面這個項目是中僑啟迪2023年的項目現場實拍。本項目運行良好,深受用戶好評!
醫院社區500方一體化污水處理醫院
一、處理工藝
1. 預處理階段:格柵:通常設置粗細兩道格柵,粗格柵間隙較大,能攔截污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如樹枝、塑料瓶等,防止其進入后續處理單元損壞設備;細格柵進一步攔截較小的雜物,像毛發、碎布片等,保障后續流程順暢。
2、調節池:由于醫院污水排放水量、水質在不同時段波動較大,調節池起到均化水質、水量的作用,讓后續處理單元能在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運行,提高處理效率。
3. 生物處理階段: -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群體代謝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曝氣池中,通過向污水中鼓入空氣,為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氧氣,使其大量繁殖,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自身細胞物質。例如常見的傳統活性污泥法、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良工藝,SBR 工藝按時間順序進行進水、反應、
沉淀、排水、閑置等操作,在一個反應池內完成多個處理環節,節省占地且運行靈活。 - 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生長在濾料或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經生物膜時,污染物被膜上微生物吸附、降解。像生物接觸氧化法,池中裝填有填料,微生物在填料上掛膜生長,污水與生物膜充分接觸,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且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
4. 深度處理階段: - 消毒:醫院污水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消毒至關重要。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具有強氧化性,能有效殺滅細菌、病毒、
芽孢等,消毒效果持久,但其制備、儲存有一定要求;紫外線消毒則利用紫外線照射破壞微生物的 DNA 結構,達到殺菌目的,操作簡便、無二次污染,但穿透力較弱,對污水水質要求高些,一般常與其他消毒方式聯合使用確保消毒達標。
過濾:通過砂濾、纖維球過濾等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微小顆粒,降低出水濁度,使水質更加清澈,滿足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砂濾是以石英砂為濾料,截留水中雜質;纖維球過濾利用纖維球的吸附、截留作用,過濾精度較高。
醫院社區500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區
二、設備構成
1. 污水提升泵:將低處的污水提升至后續處理單元所需高度,確保污水能依靠重力自流或壓力輸送在各處理構筑物間流動,要根據污水流量、揚程等選型,保證穩定運行且節能。
2. 曝氣機:在活性污泥法工藝中為微生物供氧,有羅茨鼓風機、離心鼓風機等類型。羅茨鼓風機風量較穩定,壓力適應范圍廣,但噪聲相對大些;離心鼓風機效率高、噪聲低,適用于較大規模污水處理廠,選型要結合曝氣池容積、水深及需氧量等因素。
3. 加藥裝置:用于消毒、絮凝等環節投加藥劑,如二氧化氯發生器向污水中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劑,精確控制加藥量,保證消毒效果同時避免藥劑浪費和二次污染,還有 PAC(聚合氯化鋁)、PAM(聚丙烯酰胺)加藥裝置用于輔助沉淀,
通過絮凝作用使懸浮物聚集成較大顆粒便于沉降。
4.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將多種處理工藝集成在一個或幾個設備內,內部合理劃分功能區,如缺氧區、好氧區、沉淀區、消毒區等,實現緊湊化設計,節省占地空間,工廠預制化程度高,便于運輸安裝,現場只需簡單連接管道、電路即可投入使用,對于醫院社區這類用地緊張區域優勢明顯。
三、運行維護要點
1. 日常巡檢: - 設備運行狀況:檢查水泵、曝氣機、加藥泵等設備有無異常振動、噪聲,查看電機溫度是否正常,儀表顯示數值(如流量、壓力、液位等)是否準確,及時發現故障隱患并處理。 - 水質情況:定時采集各處理單元水樣,檢測 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糞大腸菌群數等指標,對比排放標準,判斷處理效果,若水質異常波動,迅速排查原因調整工藝參數。
2. 設備保養: - 機械部件:定期對水泵、曝氣機等設備的軸承、密封件、皮帶等進行潤滑、更換,一般水泵運行 2000 - 3000 小時要檢查保養一次,曝氣機按廠家要求定期清理空氣過濾器、更換潤滑油,確保設備高效運行,延長使用壽命。 電氣系統:檢查配電柜內電器元件連接是否松動,有無異味、發熱現象,定期清掃灰塵,防止因電氣故障影響設備運行,對控制器、傳感器等自控元件定期校準,保障自動化控制精準度。
3. 污泥處理:生物處理過程會產生剩余污泥,要定期排泥,將污泥輸送至污泥濃縮池、脫水機房,采用污泥壓濾機等設備進行脫水處理,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后續運輸處置,一般污泥脫水后含水率要達到 80%以下,避免污泥長期堆積造成二次污染,同時要關注污泥產量變化,分析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是否穩定。
四、排放標準
醫院污水排放需執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 - 2005),對于排入城市下水道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一般要求 COD≤250mg/L、BOD≤100mg/L、氨氮≤45mg/L、糞大腸菌群數≤5000MPN/L 等;若直接排入地表水體,標準更為嚴格,如 COD≤60mg/L、BOD≤20mg/L、氨氮≤8mg/L、糞大腸菌群數≤500MPN/L 等,不同地區根據受納水體環境容量、功能區劃等可能出臺更細化的地方標準,確保污水達標排放,保護周邊水環境。
五、回用途徑
1. 綠化灌溉:處理達標后的中水可用于醫院社區內綠地、花園灌溉,其含有的一定氮、磷等營養物質還可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節約水資源,不過要注意控制噴灌強度,防止地面泥濘積水。
2. 道路沖洗:滿足一定水質要求的中水用于沖洗醫院內道路、停車場,去除灰塵、污漬,保持環境衛生,相較于使用自來水,降低了用水成本,但冬季低溫時要考慮防凍措施,防止中水結冰影響使用。
3. 沖廁:經深度處理、消毒后的中水回用于病房、辦公樓等建筑沖廁,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需對中水管道系統進行標識區分,防止誤接誤用,且要確保中水水質不會對潔具、管道造成腐蝕、結垢等不良影響。 如果你還想了解關于這個一體化污水處理項目的投資成本、建設周期等其他方面信息,歡迎繼續提問。